靶向理念药物开发,是基于于肿瘤的十大特征作为阵地,依托十大阵地上的已知靶点构筑防线。
肿瘤是个多部门协同的精密体系理论上在实验室中,只要能守住其中一条防线,都可以消灭一个"部门"、斩断恶性循环,消灭肿瘤。
十大阵地中应用比较多的,包括永生化、浸润转移、免疫逃逸、血管生成等。比如利妥昔单抗对免疫逃逸,曲妥珠单抗针对血管生成。
但肿瘤细胞本身具有多样性和进化潜力,现实中肿瘤的发生发展,和实验室高度均一的单克隆细胞系不同,本来就是一路利用大量细胞的突变穷举来"撞库",将这十条阵地一一突破的过程。
100个细胞中有一个大量异常增殖。
一个细胞增殖成100个,其中99个细胞衰老死亡,一个细胞变成永生化细胞,继续存活。
永生化细胞增殖成100个,99个细胞被免疫系统发现消灭,1个细胞学会了免疫逃逸,继续存活。
......
如此不断撞库攻破阵地,最终形成恶性肿瘤。
靶向理念就是在已经被攻破的阵地上重新修建防线,当面临一整坨肿瘤,或者面临远处转移大量肿瘤细胞潜伏在身体各处。除非配合手术/有效的放化疗等压低瘤负荷,阻止肿瘤再次撞库,否则阵地被突破只是时间问题。
因此虽然肿瘤靶向药物,吸纳了全人类最多的研发投资,并经历了多年的高度发展。但恶性肿瘤最大的根治机会,依然是早期发现+手术切除。
多数肿瘤早期的局限性,是它最大的软肋、最关键的治疗窗口,它允许医生可以无视肿瘤的多样性,直接将瘤巢一锅端。
而以现在靶向药的研发进展来看,靶向药物最现实的应用前景,在于"带瘤生存,
在未来靶向药物高度发达的情况下,根治希望不大的四期(晚期)患者,有希望通过靶向药物不断构建新防线,虽然防线很可能被层层攻破,但可以有效迟滞肿瘤的攻势。
一种中位发病年龄50岁的肿瘤,如果能达到20-30年的高质量带瘤生存期那么预期寿命已经和多数慢性病患者接近,此时就可以宣告,人类成功的将该癌症"慢病化"。